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積淀,是全中國人民的思想內核和精神信仰,代表著中華民族獨有的精神氣質,是中國文化元素在當前多元文化中立足的根本。我們需要對傳統文化有足夠的重視,在傳承中弘揚,在發揚中光大。繼承是發揚的前提,發揚是繼承的必然要求。中華傳統文化精華與糟粕并存,有些在人類不斷更新認知中逐漸失去意義,有些在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中逐步脫節,還有一些產生之初就是反人類、反社會的觀念,這些終將在中華文化發展中被剝,留下的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在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所以我們在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剔除那些與社會不相適應的糟粕。
打牢國學基礎,弘揚傳統文化。學習國學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學習語言文字,中國人的思想、方法、觀念都凝結在漢語文字里面,讀書才是直接接受傳統文化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要由內而外、內外兼修,讓自己成為既心態陽光,又舉止彬彬有禮且具有中華傳統文化修養的中國人,從“詩、書、禮、樂”這四個方面來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把最美的、最有價值的東西傳遞給世界各國各族的人們。
學會鑒別取舍,推動傳統文化流行。博物館里的文物、歷史長河中的人物、古籍里的文字都可以通過現代手段“活”起來,重新被現代人所熟悉。然而,一窩蜂地純為牟利或者宣傳封建迷信搞出各種活動,則應敝之。當傳統遇上流行,文化和思想的碰撞在所難免,需要我們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真正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深化教育改革,豐富傳統文化內涵。要深化教育改革,為傳統經典走進當代生活奠定教育基礎。只有讓廣大青少年從小就把構成文明源頭和文化支柱的傳統經典牢記心中,未來的文化創新才會根深葉茂、枝干參天。要正確引導“淺閱讀”,由“淺”入“深”,讓淺閱讀成為大眾與經典的橋梁。要培育探討問題之風,引導大家把現實問題與傳統經典聯系起來。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新時代相結合,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新要求、新思想,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持久的生命力,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的先進文化相契合,在不斷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煥發出強大的文化生命力。(漳州市統計局 林秀敏)